热门关键词:百度百度百度

咨询热线:

023-6371-5737

新闻资讯
中华民族名医像(32) 张元素
浏览量:476    From: 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    Time:2021-12-28 15:21:17

中华民族名医像(32)

张元素

时间:2021-06-2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甄雪燕 梁永宣

作品由马唯驰创作,李经纬题款,李俊峰提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年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与之饯别于易水,何等悲壮。不仅荆轲由此扬名天下,易水也成为世人皆知的名胜之地。其实,易水除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还是一个医学流派的名称,这就是金元时期形成于易水河畔的易水学派。
因名字走上中医之路
张元素(1131—1234),字洁古,金代易州(河北省易县军士村,今水口村)人,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
据《金史》记载,张元素8岁考童生,27岁考进士时触犯了当时的“庙讳”,因此被取消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张元素究竟错在哪里呢?有学者研究发现,张元素所处时代正值金朝统治时期,金代的帝王复姓“完颜”,而张元素名字中的“元”与完颜氏的“完”字,无论字形还是读音都颇为相似,因此张元素犯庙讳的真正原因是犯了“嫌名”,也就是名字与帝王之姓发音相似,这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尽管张元素非常聪慧,且从小勤奋苦读,但他依然因此失去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无奈之下,“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张元素毅然选择学习医学,走上了从医之路。
年轻的医师张元素之所以能够扬名,乃至创建易水学派,这都离不开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的帮助。据《金史》记载,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河间学派创始人刘完素不幸患了伤寒,他给自己用下法治疗,结果因为辨证错误而发生差错,出现头痛脉紧、呕逆不食等症状。情急之下,刘完素家人请来了小有名气的年轻医生张元素,张元素经过仔细诊断后,从脾阳亡失的角度论治,将刘完素治愈了。此案之后,张元素名声大振。之后,二人结为忘年交,往来甚密,也打破了医家之间的门户之别。刘完素还极力向别人推荐张元素,使张元素扬名天下,金元医学风气为之一新。
古方今病不相能
金元之际,北方战乱频繁、饥荒劳役,出现疾疫丛生的局面。前人对病因病机的解释及治法治方已不能适应临床需要,流行一时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也受到很多医家的非议。张元素率先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的革新主张,认为面对新出现的疾病不能拘泥于古训,应该大胆创新,在脏腑辨证、制方遣药等方面创建新思想。
创新离不开继承,张元素在系统研习《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基础上,吸取了华佗《中藏经》中有关脏腑辨证的理论,借用了《千金方》中按脏腑系统归纳疾病的分类方法,并继承了钱乙五脏补泻的辨证体系,创建了脏腑寒热虚实辨证学说。例如:在论述心脏时,张元素先详细列出心的性质、功能、五行属性、脏腑关联等特征:“经曰心者,五脏之尊也,号帝王之称也,与小肠通为表里,神之所舍,又主于血,属火,旺于夏,手少阴太阳是其经也”;然后叙述心的虚实寒热脉证:“心虚则恐悸多惊,忧思不乐,胸腹中苦痛……其脉左寸口虚而微者是也”;接着指出心病的演变和预后:“心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最后从补虚、泻实、温寒、清热等方面制定治疗方药:“心苦缓,以五味子之酸收之。心欲软,软以芒硝之咸,补以泽泻之咸,泻以人参、甘草、黄芪之甘”。由此,张元素的脏腑辨证学说由点到面,详细论述每一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演变预后、治疗方药等四个方面,原有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这部分内容也成为易水学派的理论基石。
倡导药物“归经”说
张元素还倡导药物的“归经”说和“引经报使”说。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即每味药物都有所归属的脏腑经络;引经报使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张元素著《珍珠囊》一书,书中几乎对每味药都标注了归经。药物各归其经,则治疗所归属经络的药力更加专一而有力,临床疗效更著。
张元素认为,领兵打仗需要有向导,引导主要兵力到达主战场,才能有效打击敌人,用药也是一样的,没有引经药物的带领,药力就不能到达病所。例如,同样是泻火药,黄连泻心经的火、黄芩泻肺经的火,芍药泻肝经的火,知母泻肾经的火,所谓各得其所,各有专攻,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再如,手足太阳经病,需要用羌活做向导;手足少阳经病,需要用柴胡做向导;足阳明经病,需要用升麻、葛根、白芷做向导;手阳明经病,需要用白芷做向导等。
张元素弟子众多,其中以李杲、王好古最为著名,他们二人在易水学派中的成就最大。(甄雪燕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