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词:百度百度百度

咨询热线:

023-6371-5737

新闻资讯
中华民族名医像(42) 朱橚
浏览量:510    From: 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    Time:2021-12-27 12:31:08

中华民族名医像(42)

朱橚

时间:2021-08-0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8版  作者:黄英华 甄雪燕 梁永宣

作品由沙洪洲创作,李经纬题款,李俊峰提供。
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作为明室宗藩,在明初皇子谋反、王室斗争剧烈的环境下,他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尽管政治上始终没有大的建树,但在中医药学方面却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明初著名的植物学家、方剂学家。他先后组织编写了《袖珍方》《保生余录》《普济方》《救荒本草》等医籍,保存了明朝以前的大量医学文献,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留下了功绩。
政治生涯跌宕起伏
1370年,朱元璋北伐节节胜利,一路凯歌高奏,朱橚被封藩王,封国定在吴国旧地,所以称朱橚为吴王。后来朱元璋考虑到吴地是朝廷财赋重地,不宜封王,于是将朱橚改封至开封,称为周王。由于此时诸王年龄尚幼,便没有让他们立即前往封地,而在宫中接受教育。朱元璋以武力夺天下,非常重视培养皇子的军事能力,便安排朱橚随诸王兄弟前往凤阳练兵,以适应将来统兵的需要。经过几年的训练,朱橚军事素养有所提升,年龄渐长,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奉命就藩宋朝的故都开封。
初到藩地的时候,朱橚还能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履行藩王职责,定期和其他诸王来京城朝见父皇,每次都能收获大量赏赐,受到朱元璋的喜爱。可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橚擅离封地,到了他年少时练兵的凤阳,这在明朝是严重的违纪行为。朱元璋得知后震怒,将朱橚谪贬云南,以示惩戒。在赴云南履职的一切安排妥当后,朱元璋忽又改变主意,让朱橚留在京师,令世子朱有燉代理藩务,可见待他宽厚。两年后,朱元璋见朱橚已悔过,便令他回到开封,朱元璋在位期间,他也未再有逾举行为。
朱元璋病逝后,因太子朱标早亡,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朱允炆年幼,畏惧藩王实力,于是大肆削藩,因燕王朱棣在藩王中势力最大,谋士认为应先剪除燕王羽翼,而周王朱橚与燕王乃是同母所生,自然首当其冲。朱允炆命大将李景隆率兵包围了周王府邸,将朱橚父子及王府官属押解返京,后朱橚被革去王位,贬为庶民,迁至云南。朱橚初到云南时,见当地居民生活艰难,缺医少药,便留心医学,组织良医编写简便实用的医书,为他之后组织编写一系列医学著作打下基础。
与朱橚不同的是,当削藩的大刀砍向燕王朱棣的时候,他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史称“靖难”。朱允炆为缓和矛盾,将朱橚召回京城。燕王起兵三年多后,终于登基,恢复了朱橚的王位。朱棣对同母兄弟颇有恩遇,给他的俸禄比别的藩王多一倍,享有封地的税收等特权,还经常赐予他礼物。可惜好景不长,篡权夺位的朱棣比其他人更懂得削弱藩王势力的重要性。后来,因朱棣派出的官员与朱橚属地官员发生冲突,朱橚受到训诫,他的权力因此限于封地之内,后来又不断受到新的限制,政治生涯步履维艰。洪熙元年(1425年),朱橚薨,享年64岁,谥定,史称周定王。
编纂巨著《普济方》
政治的不得志,某种程度上令朱橚摆脱了高贵身份的羁绊,专研医学。在医学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的配合下,朱橚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开始编纂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普济方》,于永乐四年(1406年)成书。该书对明以前的医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搜罗整理,几乎收录了成书前所有存世方书的内容,除当时所能见到的各家方书外,还收录了其他文史类著作以及佛教、道教等各类书籍中的相关记载。全书168卷,收方61739首,总字数近1000万,插图239幅,在中医方剂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该书篇幅浩大,成书时未能刊刻,流传过程中散佚了一部分。明代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时,从中引录了大量亡佚方剂,可见该书对辑佚古籍有重要参考价值。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将其改编为426卷。原书所引用的医籍中目前亡佚不存者十之七八,幸得《四库全书》而保存了部分内容。
从全书结构来看,《普济方》首先是总论,其次为脏腑身形、伤寒杂病,以及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内容非常广泛。每一证下都列出诸多的方药,使学者可以依类推求,从异同之处窥见古人遣方用药的深意,再折中参考配伍,不至于拘泥于一家之言,现成之法。这些内容为研究明初及明以前的中医学术发展,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对临床诊疗有很大参考价值。
主持编纂《救荒本草》
《普济方》成书的同年,朱橚还主持编纂了一部《救荒本草》,书名虽冠以本草,但编纂的用途却不在临床遣方用药,乃是用于饥荒之时救灾应急。朱橚编纂这部书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明太祖朱元璋恐皇子们不知民之劳苦饥寒,经常让诸皇子从事劳动并少感饥寒,还教育皇子饮食用度要节俭,平日行事要务实,注意体察民情,这无疑促进了朱橚产生救荒济民的思想。另一方面,朱橚被贬迁居云南时,他自身穷困万状,亲见饮食缺乏而受辱之人,深知民生艰难。这极大地激发了朱橚编纂《救荒本草》的兴趣。
为编写此书,朱橚不惜亲自到开封、嵩山、华山、太白山等地实地考察。为观察植物生长规律,他还建立了植物园,将400余种植物种于园中,亲自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情况,查验植物的习性、味道、用法等,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经目验亲尝,参考文献记载,朱橚选取可供灾荒时使用的植物414种,著成《救荒本草》,其中276种是以往未曾收载的植物。为方便使用,书中还配以图谱。过去的本草书多记载医疗功效,而朱橚著本草更多是为了食用,所以每物除品名、状貌、毒性、禁忌外,还言及烹饪方法。该书既是我国药食两用的著作,也是一部植物学图谱,在药物学、植物学、农学方面均有较大价值,开启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此书问世后,鲜少为医药学家重视,却受到植物学家的青睐,《四库全书》将其隶于子部农家类。17世纪末,该书传到日本,引发日本学界关注,多次予以刊刻。欧美植物学家、药理学家都曾对此书进行研究,赢得了国际学界的重视和好评。
除上述医籍外,朱橚还曾命王府良医编纂《袖珍方》,全书四卷,载方3000多首,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此外,他还组织学者编写了实用方书《保生余录》。朱橚因在中医学、植物学、药物学等方面的卓越功绩而名垂青史。(黄英华 甄雪燕 梁永宣  北京中医药大学)